蓝千春的《大明日记本》这部小说肯定可以让你喜欢,时而凝重时而搞笑,能看出蓝千春是用心在写的。小说内容节选:……与此同时,京师,御书房。朱棣听了孙子的话,看了那本日志之后,始终心中难安。把自己……
要不说还得是隔辈亲堂堂永乐大帝什么时候这么对过自己的三个儿子?
这要是让那哥仨看见了,还不一定怎么吃醋呢?
朱瞻基也知道这一关自己终于算是过去了。
想起那本日志,朱瞻基犹豫半晌,还是决定和爷爷说明。
“爷爷,其实我在滦州捡到了一本日志。”
“那本日志神奇的很,可以自动浮现字迹,那里面清清楚楚的写了淇国公在胪朐河一战一定会全军覆没。”
“虽然在捡到这本日志之前,孙儿也是认为淇国公此法太过惊险。但孙儿觉得淇国公是靖难第一功臣,他这么做一定有他的道理,孙儿也相信他。”
“只是那本日志说的如此直白如此肯定,这才让孙儿后知后觉,急忙赶回到了应天,请求爷爷退兵。”
“哦?”
朱棣听了这话,沉思片刻。
他是了解淇国公丘福的性子的,为人有能力有才干也有胆识。
但他性格上有很大的缺陷,那就是太容易骄傲自满。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毕竟靖难之役他们是打赢了的,纵观古今,造反的藩王不少,但成功的只有朱棣一个。
跟随自己经难的那些功臣们,成功保驾,做成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难免会成为骄兵悍将。
而这其中,就要属靖难第一功臣淇国公丘福飘得最为严重。
不过扪心自问,当初靖难的时候,朱棣可是依靠着北平一城对抗整个国家,无论是兵力还是粮草都是万万不能与之相比。
这一路虽然算不上连胜高歌,但结果终归是好的,别说是淇国公丘福了,若是朱棣亲自御驾亲征也有可能轻敌。
想到此处,朱棣知道孙子说的有可能是真的,如果真如那本日志所说,那我大明十万大军将会灰飞烟灭。
自己刚刚登基才七年,好不容易把民生国力给维持回来了。
最擅长的打仗如果栽了跟斗,必然会让下面的臣子和天下百姓看清自己。
朱棣自知自己得位不正,要想让下面的臣民们服自己就必须要做到最好。
所以如果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对于现在的朱棣来说绝对是难以接受的。
朱棣虽然心中想了这么多,但他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根本没让朱瞻基察觉到自己的心思。
回过神来,朱棣笑了。
“你这小猴崽子,怪不得今天胆子这么大,敢在朝堂上这么说,原来是因为这个。”
“不过你能看出淇国公此战惊险,也已经很不容易了。”
“那本日志在哪儿?”
朱瞻基乖巧地解开衣服,将日志掏了出来,双手呈给爷爷。
朱棣见这本日志做工竟如此精细,也是小小的惊讶了一下。
而后翻开,正好看到第一页所写的内容。
‘胪朐河一战,老将军轻敌冒进指挥失当。’
‘先是被鞑靼设计困死,副将尽数阵亡,而后又被切断后路。’
‘可怜大明十万大军,就因淇国公丘福一人之错,全部葬身于胪朐河。’
这日志上说的言之凿凿,连朱棣也忍不住动摇,接着向后翻,越翻朱棣的脸色越复杂。
朱棣看着孙子满脸的黑线。
“这日志……”
朱瞻基尴尬的吐了吐舌头。
“爷爷,要是没有后面的这些流水账,我也就不用铺垫那么多了,直接交给爷爷了。”
朱棣到底是古今以来第一位藩王造反成功的王爷。
他虽然也信鬼神,但是看着后面记载的流水账,他可以断定写这本日志的绝对不是什么神仙,应该是个人。
而就在这时,当着永乐爷孙二人的面在新的一页上又浮现出了字迹。
朱瞻基从爷爷的身上跳了下来,而朱棣也惊讶地站了起来。
在古代人的认知之中,这简直就是神迹。
因为根本就无法解释。
而日志上呈现的新内容也让朱棣久久不能平静。
‘话说,现在朝中应该正在商量着迁都顺天的事儿吧。’
‘不过老皇帝现在应该挺头疼的。’
‘毕竟应天的那些门阀们是不会这么轻易让老皇帝如愿的。’
‘毕竟发生了南北榜案那样的事,虽说经过了这几年,事情已经渐渐的平息下去了,可发生过的事终究还是存在的。’
‘说白了,那些人就是披着官绅的地主阶级,垄断北方氏族上升的渠道把控朝堂,其心可诛。’
‘他们是怕大权旁落!’
‘不过可惜他们低估了老皇帝的决心,老皇帝也不是那么好相与的。’
看到这朱棣愣了一下,他万万没想到这日志的主人没见过自己,甚至有点不尊敬自己,但却能理解自己的心思。
此人究竟是谁?
回过神来,朱棣继续看。
‘还是希望能快点儿拍板决定下来。’
‘虽然这样的决定会影响北京百年之后的房价。’
‘但此时迁都是必然的事!’
‘毕竟南京那个地方终是平安一隅之地。’
‘那个地方想要往出打,实在是困难。’
‘希望结果不会改变。’
朱棣读到南京北京两个字眼的时候眼睛都亮了。
这给朱棣带来了一种别样的灵感。
对呀,北京南京大不了就弄两个京城。
两个京城,两个直隶,北京一套班子,南京一套班子。
后世儿孙若是真不争气的话,丢了北方大门,南迁以图后续也未尝不可。
当然,最主要的是朱棣不能和这些江南派系的官员们撕破脸。
士族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尤其值此内忧外患,更不能让国家乱。
再回过神来,日记已经不再更新了。
不过从刚才的只言片语和之前的流水账来看,这人至少不是什么神仙,大概率可能是某地官吏或者是富家子弟。
而且他这么急迫的想让自己迁都至北平,很有可能就是北平一带的人。
朱棣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同样是接触了日记的两个人,朱棣看的东西,就是要比年仅十岁的朱瞻基看的东西更多。
合上日志之后,朱棣知道现在当务之急就是丘福的事。
且不说这个日志,只说自己孙子的判断,再结合朱棣自己的判断,他也能看出这一战前途黑暗。
永乐皇帝本来是要把这日志留在自己这儿的,想了想,看了孙子一眼,还是把这本日志交给了孙子。
“好好保管好这本日志!这里面有很多的东西,你可以慢慢的琢磨,慢慢的学,只不过那些流水账你就不要细看了,毕竟你现在很小。”
上一篇: 高质量小说大明日记本在线试读
下一篇: 已经没有了